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对中学教学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,它能对教师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,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查找带来巨大的便利。
学校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,成立了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,由信息中心牵头,各相关处室主任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,各部门密切配合,积极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。
(一)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、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,学校校园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
1、环境建设方面:
1.1校园网络。利用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,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。网络覆盖主要教学、办公、生活等场所。
1.2信息终端。拥有支撑教学、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,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。建有智慧一卡通系统,提供校内消费、图书借阅、门禁管理、考勤管理、宿舍管理、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。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(图书馆、活动室、朗读亭)配置公用信息终端,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。
1.3智慧教室。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,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、智慧考试云机房,学生体验的VR室。能实现教室、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。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、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,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。
1.4信息安全。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,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,配置防火墙、入侵检测系统、防病毒系统、漏洞扫描系统、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。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,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,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。
1.5智能安防。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,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。能实现校园视频监控、入侵报警、紧急呼叫求助报警、电子巡更、学生出入控制、访客管理、消防报警、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。
2、数字资源方面:
2.1资源开发。通过自建、引进、合作、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、教师教学资源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。电子图书、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、科研和教师进修、学生成长的需要。
2.2资源应用。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,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,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、家校互动、网络研修、学习指导。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、作业、自测、拓展阅读、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。
2.3资源共享。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,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,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,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、共享优秀数字资源。
3、应用情况:
3.1赣教育平台。教师依托赣教云平台,实现备课、上课、改作业,学科信息资源共享。所有教师和学生建立了空间,教师可以轻松方便的上传、管理和共享教学资源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学习以及教师互动。
3.2 选修课。学校在高一、高二年级实行网上选课、网上分班,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了各种选修课。进一步激发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开拓学生的视野。
4.管理情况。
电子班牌系统。学校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班牌。方便教务处、政教处及时了解上课老师和学生的考勤情况。每个班上的日常事务管理都可以通过电子班牌进行发布。方便学校了解各班的日常情况。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5.评价管理
综合素质评价系统。学校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系统,学生对自己先自评,并且可以上传获奖荣誉证书。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和平时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。通过评价系统,实现了信息化,数据永久保存。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。也方便老师及时了解关注学生的情况。
(二)面临的挑战
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,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。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,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,改善内网运行速度。在部分楼层、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,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。
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,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,探索实现“立交桥”教学的办学模式。可以创建人工智能、创客教育等。
进一步发挥赣教云平台作用。让老师们积极使用赣教云平台上资源,并丰富自己本学科的资源。